权威调查:海外留学投资回报更高
9月24日,《国际人才蓝皮书》在京发布。同样是通过深造积累人力资本,在国内读研和出国留学这两个选择得到的结果却迥然不同。
出国留学价格不菲,但是随着购买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有能力把子女送去国外留学,并且留学年龄越来越低龄化,这意味着留学的总年份也越来越长。据麦可思数据统计,84.62%的研究生留学主要由父母亲友资助,而依靠国外大学或国外机构资助的则占10.26%。与此同时,美国、欧洲等国家的高等教育又遭遇到了财政危机,它们提供给国外学生的奖学金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因此,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的成本已经成为其家庭的重大负担。
那为什么中国家长还是争先恐后地要送子女出国留学呢?从教育经济学来看,教育在经济学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是购买服务,就像人们去看电影、听歌剧,或者去游乐园玩一样,教育本身可以为人们带来喜悦。从留学的选择来说,父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体验。比如说,据麦可思数据统计,有188%的人留学是为了增长见识,了解他国文化。另一方面,也是更加重要的,教育对大部分家庭来说是投资,它就像家长购买股票或者保险一样,家长们期待它将带来长久的收益(reuenue)。麦可思数据统计发现,更多的人留学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能(31.62%)、接受先进的教育方式(24.79%)、增强职业综合竞争力(16.25%),以及去国外就业和长期定居(5.98%)。除了去国外就业和长期定居,其他的几项选择都是和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与改善自己的就业前景相关。
就留学来看,在这个更加严酷的就业环境之下,家长和学生认为留学可以带来就业方面的优势。在讨论为什么留学可以带来就业方面的优势之前,我们先讨论为什么名牌大学可以让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第一,劳动力市场不一定能够在短暂的面试过程中分清楚人们长期的工作效率或者能力。而名牌大学如果是按照严格的标准而录取学生,可以作为信号(signal),让劳动力市场快速地通过学历分清求职者的能力。第二,名牌大学的师资更加雄厚,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学生可以从学校得到更好的教育。第三,名牌大学的选拔让所有学生都比较优秀。在校的优秀学生可以带来正面的同龄效应(peer effect),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率和积极性。优秀的毕业生也可以为校友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
作为教育投资,为什么国外学校比国内学校有吸引力呢?因为随着大学的扩招,中国的名牌大学效应被稀释,进了“211”和“985”大学不代表能够找到好的工作。由于学校扩招,名牌学校的学生质量下滑,教育质量也无法保证。因此,名牌学校毕业的学生虽然不像非名牌学校的学生一样愁找工作,但是他们也不能像以前一样一毕业就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天之骄子。劳动力市场和家庭都在寻找其他教育方式来区别学生的质量。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把标准提得更高,而就读研究生则成为这些学生找到更好工作的一条必经之路。有经济条件的家长与学生也更倾向于把研究生或者本科的就读地点选在国外。
海外留学背景不但让学生在国内劳动力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而且让学生可以通过留学进入海外市场。麦可思调查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毕业后至少在短期内留在国外工作,也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打算长期留在海外。除了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之外,还可以用非物质回报去衡量。出国留学的回报不只体现在物质和薪资上,对于接受过国外教育,并且有国外工作经验的留学生来说,他们的经历和能力不仅会使他们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的“香饽饽”,他们也会在留学地甚至其他国家被认可和需要。因此,这些留学生积累下来的人力资本就成了他们最宝贵的资产,他们有条件通过选择生活地点来最大化人力资源的回报。这样的选择机会是非留学生无法享受到的。在把更高薪资、更好工作机会当成目标的同时,许多留学生也很看重留学的非物质回报。上文提到的麦可思数据统计,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留学的经历、对自身视野的开阔等方面都是自己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未来就业也会起到一定影响。
当然,像购买或者投资一样,对教育的投入并不是无止境或者不合理的。像投资任何理财产品一样,期待收益应该高于投入。有一些教育投资不能立竿见影,甚至在家长有生之年,对儿女教育投入的总成本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回收。但是从家庭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家长与儿女的目标是一致的,换句通俗的话来说,儿女高兴父母亲就高兴。因此,只要儿女在有生之年能够回收教育投资,家庭就会认为这是值得投资的。